衛淵指著少主那一行,問:“這人的腦袋怎么這么值錢?”
道人翻了下手中冊子,說:“按章程普通道基是一百,然后地階、天階、仙階每級翻倍,固基、甦生、蘊神三階段每到一段再翻一倍。這少主是天階道基,又修到了蘊神,所以在基礎上翻了三十二倍,共得勛功三千二百。”
可惜啊,遼族少主就只生了一個腦袋……衛淵心中一聲嘆息。
合上了冊子,道人微笑道:“這坎必答如果不出意外,將來必成法相。說起來,能用三萬兩仙銀買個未來法相的命,一點都不虧。”
衛淵道:“引發內亂怎么也有這么多勛功?”
“這可不是小事,此事讓整個戰局都出現了變化,所以真人們斟酌權衡后給了兩千。”
太初宮勛功已經實行了幾千年,什么情況都遇到過,到了衛淵這一代已經相當完善,方方面面都會考慮進去。勛功公正,是太初宮立宮之本,歷代都是仙君親自監察,不容絲毫虛假。
衛淵確認了勛功之后,那道人就收起玉紙,然后遞過來一份書冊,道:“這是此次大考的勛功榜,所有人的勛功都在上面,每七日更新一次。不過此冊只有距離山門千里之內才能更新,超出這個范圍就不能用了。此外它還是道基境的勛功總榜,等返回山門就會激活。”
衛淵接過冊子,打開一看,自己此時正排在榜首,第二位是寶蕓,勛功居然也高達八千出頭。要知道衛淵孤身千里北上,半日內殺光了整隊雪鷹騎、又斬殺道基后期的少主坎必答,這才有了一萬兩千勛功,寶蕓此時居然也有八千。
不過衛淵稍一回想就明白過來。光是他馳援寶蕓的那一戰,寶蕓就調動了方圓幾百里內的所有己方部隊,然后把北遼近萬鐵騎主力牢牢吸附在塢堡下,最后一戰打殘了阿古喇部落在邊寧郡東的主力。單以對戰局的影響看,寶蕓絲毫不比衛淵小,如果不是少主身亡引發了阿古喇部落內亂,衛淵對整體戰局的貢獻其實遠不如寶蕓。
寶蕓麾下有多名高手和數千精銳甲士,大部分勛功都是要分出去的,就這樣最后也有八千勛功,可想而知遼族損失有多慘重。
榜上第三名就只有兩千出頭了,再往下就是幾百幾十。其實大考才開始幾天,絕大多數道基都是戰場上的一個小棋子,通常就是像衛淵第一晚那樣打個游騎小隊也就到頭了。
結算完勛功,道人就離開房間,不再打擾衛淵。此時衛淵才有時間審視自己新鑄就的道基。
他意識進入識海,看著那茫茫無盡的大地,一時不知所措。此時道基已經鑄成一段時間,衛淵也不止一次看過,可是每次站在這片一望無際的大地上,衛淵都還感覺很不真實。哪有人連自己的道基都看不全的?
大地一片蒼茫,到處是碎石和沙礫,無比荒涼。道基雖然名為萬里河山,但現在只有萬里,河山還不見蹤影。